找到相关内容306篇,用时1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尘埃落定》的佛教精神主题

    怨憎会苦"、"蕴苦"。但苦是现象,而非本质。集谛则是要解释苦的起因、根源、本性、产生或生起,而能集起三界六道生死之苦的东西,不是别的,却是人性的贪痴慢疑等恶诸业,故名为集。第三圣谛是灭谛,即是要灭苦...诸现象都是有因果联系,相互依存、互为条件的。"彼有则此有,彼生则此生。""因陔果海,果彻因缘","招果为因,克获为果,酬因为报"(《摩诃止观》卷)。也就是说,因缘所生的一切法固然是生灭无常的,而又是...

    李 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1763002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释(1)

    曰生苦,老苦,病苦,死苦,怨憎会苦,爱别离苦,求不得苦,一切无常蕴苦。  生何故苦?逼榨故苦。于住胎时,母腹包孕,母若饮食不节,肢体劳动,或受风寒,感苦痛时,子亦同病。出胎下地,转运艰难,一触外风...者曰求不得苦。  何谓一切无常蕴苦?色受想行识,是称为五蕴。集聚成身,无常为性。七苦所依,流转靡定。老子曰:吾之大患,为吾有身;及吾无身,吾有何患。是知蕴者,众苦之根本也。是为一切无常蕴苦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764814.html
  • 佛教与基督教的人生哲学

    即主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、蕴苦。生老病死作为人的生理规律不可变更,却也由此揭示了人生的全部过程就是连续产生无尽痛苦的过程;人的情感喜好和欲望也必然给人带来种种痛苦。人...精神现象的综合体。具体而言,佛教认为,人身是五蕴和合而成的生命体。五蕴是指构成人的种要素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“色”指物质,既肉体;“受”指苦、乐、喜、怒等四感官生起的情;“想”指理性活动;“行”指...

    碧莲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364962.html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1)

    何种教法也。  有情八苦第二  佛言:一切有情有八种苦,曰生苦,老苦,病苦,死苦,怨憎会苦,爱别离苦,求不得苦,一切无常蕴苦。  生何故苦?逼榨故苦。于住胎时,母腹包孕,母若饮食不节,肢体劳动,或...烈士殉名,夸者死权,众庶冯生,凡有所求每丧其身。若是者曰求不得苦。  何谓一切无常蕴苦?色受想行识,是称为五蕴。集聚成身,无常为性。七苦所依,流转靡定。老子曰:吾之大患,为吾有身,及吾无身,吾有何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664965.html
  • 王恩洋:心经通释

    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、一切无常蕴苦。如是八苦,略摄诸苦。生何故苦?逼榨故苦。住胎出胎,诸脏逼迫,寒热逼迫,坠地呱呱,报以号泣,生或不遂,母子同尽。老何故苦?衰朽故苦。耳目不...贪夫殉财,烈士殉名,夸者死权,众庶凭生。凡有所求,每丧其身。一切无常蕴何故苦?苦依故苦。色受想行识,是称为五蕴。集聚成身,无常为性,七苦所依,流转靡定。老子曰,吾之大患为吾有身,及吾无身吾有何患。是知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0069131.html
  • 山东省佛教信仰和宗派

    “集”、“灭”、“道”四谛,是佛教中四个最基本的道理。   苦谛,是指世间充满痛苦。通常说八苦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蕴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蕴)。由“苦”入手宣扬教义,说明...南宗六祖慧能弟子中,有南岳怀让(667-744)和青原行思(?-740)两大支系,由这两大支系又分成宗七派:即南岳系分为沩仰宗、临济宗;青原行思系分为曹洞宗、云门宗、法眼宗;以后临济宗分出黄龙、杨枝...

    不详

    |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17570296909.html
  • 佛教般若思想与叔本华意志哲学比较

    火宅。"这个世界称为"娑婆",又称为堪忍,意思是说人来到这个世界后,时时处处充满痛苦,必须安于十恶,忍受三毒(贪嗔痴)及种种烦恼,才能生存。佛教把苦分成好几种,有二苦、三苦、四苦、苦、八苦乃到一百一十种苦。最常见的说法是八苦,它们是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、蕴苦。其中"蕴苦"既是其它苦的根源,又是一切苦的聚集。这么多的苦,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?佛陀认为是"集",...

    蔡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2944600.html
  • 佛教般若与叔本华的唯意志哲学

    佛教把苦分成好几种,有二苦、三苦、四苦、苦、八苦乃到一百一十种苦。最常见的说法是八苦,它们是: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怨憎会苦、爱别离苦、求不得苦、蕴苦。其中“蕴苦”既是其它苦的根源,又是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3761914.html
  • 评介《菩提道次第论》

    都是因为惑业的束缚,不得出离。能系缚的是惑业,那所系缚的是什么呢?蕴是所束缚。为了从此开始解脱?故必须了知轮回是苦性,即于轮回生死怀着坚强厌离之念,而生起出离心为主要。若是无一个清净出离之心,则不但...总之修行者,当对业果道理的思维和轮回苦的观察,即能消除流转生死的蕴身,才叫解脱轮回。  求解脱的人,由于他思维了解无常、恶趣、业果及乐趣苦等,了知若未彻底解脱轮回,不仅欲界天乐是苦,毫无意义,并且...

    弘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467229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《佛法概论》听课笔记第七讲

    ”。一切者,即一切法,或一切行。十二入处,即五蕴身心及其活动。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十八也说蕴就是诸行。所谓蕴,即是指我们有漏的五蕴身心及其产生的种种活动。在原始佛教中,“一切”、“有为”、“世间”等与“诸行”的含义是一样的,即)蕴。   无常,是说会产生变化。《瑜伽师地论》中说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4677150.html